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拿着成果出校门”——南阳理工学院携手企业解高性能防护涂层增材制造技术难题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庞珂 肖邓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我国最新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对发电的锅炉提出了更高要求,燃烧温度更高,原有的锅炉需要升级,要么重新制造,要么为现有设备‘刷上’一层高性能防护涂层,以满足新技术的要求。”解芳是南阳理工学院机械学科研究院院长,她告诉记者,她带领团队研究的就是在基体表面用增材制造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防护涂层,让关键材料更加耐磨、防腐或抗高温氧化等。

从团队研发、工厂样品试制、实验室测试到企业中试、推广应用,南阳理工学院以解芳博士为首的科研团队与河南汉工机械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的十年协同攻关,以“高性能防护涂层增材制造技术”破解重大装备性能提升的“卡脖子”问题,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15年8月,我们通过南阳市科技局组织的企业调研,与汉工机械结缘。当时企业正积极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亟需提升技术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回忆合作初心,解芳记忆犹新。当时,科研团队以专业技术力量加入企业研究梯队,双方围绕耐磨涂层技术研发开展初期合作,3名核心成员组成的研发小组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种子力量”。这一合作不仅助力企业成功拿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更为后续十年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合作深入,2020年起,团队针对航空航天、能源化工、船舶海工等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如离心泵、燃烧器等)在高温、介质侵蚀等极端工况下产生的表面高温氧化、磨损及腐蚀失效问题,开发了高温耐磨抗蚀合金涂层系列新材料,在800℃高温下兼具抗高温氧化、耐磨损、抗腐蚀等多重功能,特别是其抗高温氧化寿命相较于进口耐热钢提升了1个数量级,大幅提升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突破背后,是一套“团队研发—企业试制—实验室测试—企业中试—市场应用”的闭环研发机制。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和需求反馈,学校团队负责研发与性能测试,双方定期组织“技术会诊会”,工程师带问题进校园,学校研发团队成员带着解决方案下车间,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高校的基础研究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化经验,碰撞出了1+1>2的创新火花。”河南汉工机械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翟长生表示。团队开发了涂层协同熔覆增效工艺,研制出精密送粉器、高能火焰喷涂、高频感应、真空重熔、激光重熔等涂层智能增材复合制造系列装备,构建起“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复杂表面高性能涂层的精准高效制备。

目前,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已扩展至12人,相关技术产品已在河南、江苏、山东、天津等地的数十家企业实现批量化生产,成功应用于多级离心泵、超超临界机组燃烧器、冶金连铸辊等关键部件的新品强化及旧品再制造。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近12亿元,新增利润超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挑战杯奖项,是在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中‘磨’出来的。”学生曾庆敢感慨。他参与的“耐熔融态锌铝合金腐蚀的高熵合金涂层”项目,正是源于河南汉工机械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需求。

“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拿着成果出校门。”在解芳看来,校企合作的深层价值在于人才培养。

双方创新实施“双导师+项目制”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5名研究生、50余名本科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实践能力。依托前期合作基础,申报的“表面强化与增材制造教学创新实践平台”获批该校首个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实践平台,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入选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案例项目,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样本。

目前,团队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增材制造航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南阳市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南阳市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科技创新团队。从最初的3人小组到12人核心团队,从单一耐磨涂层到多元材料体系,十年“熔”合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市场价值,更探索出高校服务地方、企业反哺育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庞珂 通讯员 肖邓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